AI“穿透”时空,让文明“传承”
近日,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,将“北京中轴线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至此,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。
北京中轴线鸟瞰图
“北京中轴线”纵贯北京老城南北,始建于13世纪,形成于16世纪,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,形成今天全长7.8公里、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。北起钟鼓楼,南至永定门,贯穿了如故宫、天安门广场、天坛等诸多历史遗迹,这条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杰出范例。
作为国内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高科技领军企业,联想基于“端–边–云–网–智”新IT技术架构,构建了“新IT 新文遗”数字化保护新范式,将以AI为代表的创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,推动了多处珍贵文化遗产的智慧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。
在北京中轴线上有一家百年书店——新华书店·为宝书局,近百年来,一直是中轴线周围的地标性建筑物,也是周围居民的“精神家园”。
为了实现“书店里看中轴”的美好设想,丰富公众对中轴线文化的感知体验,联想通过XR技术将中轴线上建筑群“浓缩”在书店的方寸之间,参观者能够尽情在书店中体验“移步换景”,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中轴线宏观秩序与形式多样的建筑细节。
进入书店后,沿着地面的一条指引线,参观者戴上XR眼镜沿线步行,即可看到中轴线上的代表性建筑以3D形式虚实叠加地呈现在店内。钟鼓楼、故宫、天安门广场等建筑物仿佛平地而起,随着参观者的脚步,又可以移步换景,在短短几分钟内即可“穿越”百年历史,感受中轴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。
这套方案还被复制到了江西何市镇中心小学未来科技馆之中,让当地的孩子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体验北京的中轴线景观,让乡村孩子同样能够领略科技的神奇力量,这种体验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,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对科技的好奇与向往,为乡村教育振兴与科技强国战略的落地贡献了力量。
中国作为文明古国,拥有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,但许多文物因年久失修或自然灾害,已经失去了当时的风貌。利用元宇宙技术,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中重现这些文物的昔日荣光,让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,而是能够与历史互动的参与者,真真正正地“和历史对话”。
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合作的“新IT,新文遗:智慧应县木塔”项目,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。通过联想的空间AIGC组合技术、云渲染和XR技术,在数字世界中创造了一个“木塔孪生体”,将木塔基座模型、内部佛像和奇观等艺术性地还原,复刻了木塔一至五层5大探索场景,涵盖对话梁思成、捡拾AR道具等7大交互设计,以及佛像藏经、礼佛盛景等11处大型动画特效。这个项目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木塔的“前世”,还通过仿真推演出木塔在未来可能的状态,揭开了这座千年古塔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的奥秘。
在这个虚拟的时空里,人们不再是被动的观众,而是可以穿越时空,与历史互动的主体。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使得传统场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,成为文化传承的有力工具。
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背后,是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努力,而联想通过高科技的创新应用,将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,实现了文物保护的智慧化、互动化和普及化。
联想的案例证明,科技与文化并非对立,而是可以相辅相成,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。随着算力的提升与AI、XR、元宇宙技术的不断演进,更多的文化遗产将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新生,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。通过这一数字化重构,文化遗产将以全新的方式传承下去,让人们在不曾亲临其境的情况下,依然能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。这正是科技赋予我们的全新力量——“亲眼所见,无需亲自遇见”,让每一段历史都能在未来生生不息,代代相传。